第(3/3)页 就在这时,城楼上突然传来急促的号角声——“呜——呜——呜——”,绵长而尖锐,是发现敌情的紧急信号!苏承的脸色瞬间一变,立刻拔出腰间的佩剑,声音带着威严:“不好!定是匈奴的探子来了!我去城楼上看看,你们守好关内!” 谢砚也立刻绷紧了神经,对苏清鸢道:“你留在这里,组织医官和民妇准备伤药、热水和布条,守好后方。记住,不管听到什么动静,都不要出门,保护好自己,我很快就回来。” 苏清鸢点头,心里虽有些紧张,却也立刻镇定下来,将母亲的兰草帕子系在手臂上,作为标识:“你放心,我会安排好后方的一切。你们也要小心,注意安全。” 谢砚深深看了她一眼,转身跟着苏承快步奔向城楼。苏清鸢立刻召集医官和民妇,将伤药、布条、热水都搬到靠近城楼的空营房里,有条不紊地分配任务:“张医官,您带两个人整理伤药,把止血的药粉分装在小瓷瓶里,方便携带;李婶,您带姐妹们烧些热水,准备好干净的布条,士兵们受伤了能及时清洗包扎。” 众人都知道事态紧急,纷纷应声行动起来。苏清鸢站在营房门口,听着远处传来的马蹄声、喊杀声与兵器碰撞声,紧紧攥着手臂上的兰草帕子——她知道,此刻她守护的不仅是北境的后方,更是母亲生前拼尽全力守护的家国,是无数士兵用生命捍卫的安宁。她不能慌,也不能乱,必须守住后方,让城楼上的将士们没有后顾之忧。 约莫一个时辰后,城楼上的号角声突然停了,紧接着传来士兵们响亮的欢呼声。苏清鸢松了口气,快步走向城楼,只见谢砚与苏承正站在城楼之上,苏承手里还提着一个匈奴探子的头盔,脸上满是笑意。谢砚看到她来,快步走下城楼,身上虽沾了些尘土和雪沫,却毫发无伤。他走上前,伸手轻轻拂去苏清鸢发间的雪沫,语气带着一丝后怕:“放心,只是一小队匈奴探子,想摸清我们的布防,已经被我们打退了,没什么大碍。” 苏清鸢看着他,嘴角露出一抹安心的笑:“我就知道你们能行。对了,忆恩堂的木料已经送来了,明日我们就开始动工建堂吧。” 夕阳西下,金色的余晖洒在黑风关的城墙上,将城墙的伤痕染得格外温暖。苏清鸢站在城楼上,望着远处辽阔的戈壁与草原,手里握着母亲的兰草帕子,身旁是并肩而立的谢砚。风依旧烈,却吹不散她眼底的坚定——母亲的心愿,她正在一点点实现;守护北境的路虽长,却有值得她为之奋斗的信仰与伙伴。 这夜,苏清鸢在灯下给父亲写了一封信,笔尖划过信纸,落下工整的字迹:“父亲,女儿已平安抵达黑风关。北境的风虽烈,却吹得人心安;北境的雪虽寒,却冻不住将士们的热血。今日我在城楼上看到了母亲信里写的‘烽燧静’,才真正懂了您给我剑鞘刻‘守家’二字的重量。女儿会在这里好好守着,替母亲完成她未竟的心愿,也替家国守好这道屏障……” 信写完时,窗外的雪又下了起来,落在纸上,化成细小的水痕,却让字里行间的心意,愈发真挚动人。 第(3/3)页